要闻:“第一动力”更强劲 产业结构更优化

2023-04-25 09:56:55来源:新华网

激活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抓手。当前,我省正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积极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虎,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奎男,先后介绍了今年一季度科技创新、工业运行、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今年以来,省科技厅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国家所需、辽宁所能”,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专项行动”,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统领,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高地。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4家辽宁实验室围绕优势科研领域和我省重点产业方向,征集、凝练一批有牵动性的科研项目。与鞍钢、瓦轴等一批省内头部企业共建了一批精准服务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在“高性能精密制造”领域、大连工业大学在“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领域成功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大连理工大学的“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沈阳铸造研究所的“高端装备铸造技术”、辽宁东亚种业公司的“玉米生物育种”等4家实验室成功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成功通过中科院系统评审,有望近期获批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研和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团队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团队在“超高强钢铁材料设计”领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团队在“能量储存与转化”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分别在《科学》《自然》期刊上发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绿色液体HAN(硝酸羟胺)推进技术实现首次在轨飞行,成功应用于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攻克“对测控系统脆弱点的关联挖掘”等关键技术,研制安全感知前端控制器等12种工业测控装备。一季度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近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22家省级中试基地中试项目开展171项,已完成49项,取得专利159个,解决技术难题139项,形成工艺标准或工艺包88个。我省还举办了省科技成果转化撮合对接会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专场等系列活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第三代技术”以1.3亿元在省内转让落地,预计项目可实现年产值7.5亿元。一季度,全省高校院所省内转化科技成果达399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06.2亿元。

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充分发挥高新区主阵地作用,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政策服务,省内8个高新区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全省达到10家,居全国第三位。一季度,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813家,同比增长38%。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一季度,辽宁借助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引智平台,在深圳举行科技成果和人才需求展,召开海外引才专场推介会,面向海内外发布1077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10家省内头部企业与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机构签约合作。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九

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近年来最好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九位,较去年全年前进20位,扭转了连续10个月工业经济负增长态势。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7.9亿元,同比增长18.5%,已连续27个月实现正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十二位。

从重点地区看,全省14个市中13市实现正增长。沈阳、大连、营口、丹东、葫芦岛5个市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从重点行业看,三大支柱行业均实现正增长,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分别同比增长21.8%、1.6%和6.4%,40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65%。从重点企业看,700户重点监测企业运行稳定,产值同比增长6.4%,高于规上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华晨宝马等209家重点企业产值增速超过20%。

全省工信战线对工作抓早、抓细、抓实,助力工业打出漂亮“翻身仗”。

搭建对接平台,助企纾困解惑。我省接连组织石化、冶金等行业9场专题产需对接及“辽品京聚”推介等活动,确定订单金额约180亿元。通过举办“政、银、保、企及平台”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引入金融活水100亿元。推动水泥南运57万吨,推动中石油7户炼厂增加原油加工量33万吨、鞍本钢等企业增加粗钢产量73.3万吨。推动恒力石化160万吨树脂等1754个续建项目复工,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等464个新开项目开工,奇瑞T19系列产线改造等167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销售收入41.6亿元。

建设产业集群,延展产业链条。我省推动沈鼓集团、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等16家企业开展“整零共同体”建设示范,完成凌钢高炉产能置换,建设2座1550立方米高炉。推进华晨宝马铁西厂区第三工厂产品升级、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我省还制定了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意见和22个细分领域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推动124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围绕工业“六基”,滚动推进200个重点项目,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在迈向高端化方面,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5%,高于全国24.4个百分点。在迈向智能化方面,一季度我省举办了营口标识解析“星火·链网”推广应用现场会等活动。推动沈阳市入选工信部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鞍钢齐大山铁矿5G全连接智慧采矿等11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在迈向绿色化方面,我省研究制定了《辽宁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绿色低碳项目库,推动83个节能降耗项目建设,推动37家企业列入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完成绿电交易电量5.49亿千瓦时。

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向好发展势头

聚焦农业强省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重点任务,我省实现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首季良好开局。一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保持稳定增长;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12.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高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发挥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稳定器”作用。

粮食稳产增产基础进一步夯实。530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0万亩新增大豆播种面积任务目标全部分解下达各地。春耕备耕进展良好,农资供应保障到位,备实已完成,下摆入户超过九成。抢抓春季施工期,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89万亩建设任务和资金及时下达。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和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全面实施。我省粮食丰收的底盘更稳、底气更足。

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呈现“两快一稳”态势,设施农业和渔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3.7万吨,同比增长5%;水果产量36.4万吨,同比增长11%;水产品产量40.7万吨,同比增长5.9%;肉奶产量140.6万吨,同比增长2.7%。一季度,全省日光温室生产面积达到117.8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4万亩,实现新增产能全部转化。谋划畜牧业大项目85个,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12个。主要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

食品工业大省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制定食品工业大省建设规划和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若干措施。重点支持沈北新区、台安县等8个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开工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248个。谋划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62个,已开工、落地、签约项目97个。

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台安县、大石桥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辽育白牛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灯塔市柳河子镇等5个乡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3家。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623.1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9.3%;营业收入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2%。

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主题活动。从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9个方面推进美丽宜居建设,创建美丽宜居村102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启动实施,制定38条具体建设标准,谋划打造2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沈阳都市圈及沈山、沈大、沈丹、长深等交通干道沿线,打造一批符合辽宁实际、体现乡村特色、展现田园风貌的典型样板,实现乡村振兴点上示范新突破。(记者 孙大卫 孔爱群 李越)

最新资讯

股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