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出行方便和孩子们的安全,我认为要做这个事情,就去做了,没有别的想法。”79岁的肖立山老人,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桃花井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肖嗲”。
在肖立山的发起和带动下,桃花井社区组建起了“桃花朵朵·加油8”志愿服务队,2900多名志愿者各展所长,每天活跃在各个“雷锋岗”上。
望城是雷锋的故乡。今天,在他的家乡,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续写着“春天般温暖”的故事。
【资料图】
雷锋故乡,有一群“离雷锋最近的人”
一顶帽子,一件马甲,一面小旗,下午4时刚过,肖立山沿着小区外围来到博士路与银杉路交会处的人行道旁。
黄秋萍和几名青年志愿者手拿护学岗引导牌站在人行道路两侧,协助交警疏导人流。“这个护学岗就是‘肖嗲’发起的。之前他身体挺好,每次一站就是2个小时,2年前他做了心脏手术后不能久站,我们就接过了这块牌子。”黄秋萍说。
9年前,肖立山搬到了桃花井社区。靠着年轻时掌握的修理电器水管等技术,只要街坊邻居一招呼,他就热心地上门帮助维修。
肖立山所在的小区学龄儿童多,步行上下学的学生和家长需要穿过一个三角形路口和一条城市主干道。“那里车流量大,路况复杂,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在那协助指挥交通了。”肖立山老人这一站就是5年,用他的话说,“我向雷锋同志看齐,社会和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去干什么。”
时间一长,自发护学的市民也越来越多。桃花井社区结合社会治理需要,便以“桃花朵朵·加油8”命名,将各具特色的8支志愿者队伍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这支志愿服务队已发展2900多名志愿者。社区还办起了共享课堂、共享修理、共享理发,大事小情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解决。
如今,望城区拥有志愿服务组织670个,注册志愿者14.7万名,占常住人口的22%,每5个望城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随着志愿者队伍逐渐庞大,望城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雷锋精神为内核,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覆盖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以后就能安心乘坐电梯,再也不用担心被困了。”得益于一声“雷锋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东湖路社区联诚雅郡小区居民黄东云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原来,黄东云所在的小区交房两年了还是临时用电,变压器超负荷就会跳闸,导致小区经常停电,时常有人被困在电梯里。东湖路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指导员张亮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并吹响了“雷锋哨”。
哨声一吹,必有回响。东湖路社区立即与小区物业、开发商及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明确人员跟进问题处理进度,督促开发商从源头解决问题。很快,小区的住宅区新增加一条电缆,与商业区供电完全分割开,居民正常用电和生活安全有了保障,问题得到解决。
针对基层“看得见管不了”、机关“管得了看不见”的现实困难,2021年10月,望城区创新融合政务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吹哨报到”、学雷锋活动4项工作,探索打造“雷锋哨”工程,通过“热线+网格、吹哨+报到”的方式联系和服务群众。
“雷锋哨”平台放大了志愿者能够解决问题的范围。2022年,望城区各街镇共采集上报并“立案”的“雷锋哨”哨单12699条,结案率98.73%,响应率100%,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雷锋哨”也有力地推动区党政职能部门、街镇和村(社区)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寻单”、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的有力转变,切实将问题化解在了源头。
紧跟时代发展,望城区用足资源优势,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每一个望城人心中生根、发芽,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雷锋故里,赓续传承雷锋精神的“内核”更加生动,不断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协调发展,一江两岸同频共振动能足
1000多年前,作为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的铜官窑,将瓷器从望城的东岸沿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通过“海上陶瓷之路”销往东南亚、西亚和非洲,成为东西方文化经贸往来的最佳见证。
尽管1000多年前的铜官窑瓷器等物资可以跨越重洋远销非洲,但在铜官街道誓港社区党支部书记黄芩的记忆中,湘江河东通往河西的交通却难住了世世代代的铜官人,以至于两岸的发展天差地别。
“10多年前送份文件去河西,一早出发,天擦黑才回得来。”黄芩回忆,“这么长的岸线,只有3个码头。追着人家去要投资,对方来实地考察,一看到这样的交通条件,就被吓退了。”
一江两岸,如同一体两翼,必须协调发展。
短短10年间,湘江望城段就架起了3座跨江大桥。记者驱车从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向南行进20公里,远远可以望见一座飞越东西两岸的跨江大桥建设正酣。
“香炉洲大桥是望城境内第4座跨湘江大桥,也是湘江流域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主塔‘湘江之钻’高202米,分35节进行施工,现在已经建好了20节。”望城区城发集团项目管理工程师陈懿告诉记者。按照计划,今年年底这座大桥将建成通车,届时将进一步缩短两岸交通距离,一江两岸产业融合和人才交流将更加便捷。
桥增多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和“千年陶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黄芩所在河东片区的天然优势,文旅产业投资项目接踵而来。
2018年,湖南省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龙头文旅项目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开园,成为长沙“网红”景点之一。在此基础上,望城区积极探索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一江两岸’是望城最核心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一直以来,望城立足自身特色,校准‘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坐标系,全力打造山水洲城新样板、湘江两岸新客厅、望城核心增长极。”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说。
通过“一江两岸”精准布局,仅望城经开区的入驻企业,就从2015年的700多家增长到如今的7300余家,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雏形显现。
今年一季度,望城区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近10%,税占比超80%,实现高质量下的高增长,再次刷新“望城速度”。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打开乡村新未来
从一粒种到万颗子,育秧是第一步。春节刚过,望城区创联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谭新龙接到的订单就满了。
谭新龙的智能育秧工厂,这里最多可建设40个智能温控连栋育秧棚,实现水稻多批次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育秧。
在育秧工厂的信息化指挥中心,透过一块大型电子显示屏,谭新龙就能一键查看所有农机的工作情况和大棚内秧苗生长情况。
“5G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生产基地,86台农机上也都装有新型北斗终端,每10分钟传输一次图片,用来检测和复盘作业情况。”谭新龙告诉记者,他跟农田打了近20年交道,以前种田靠天气,现在种田靠“天线”,一个人就可以管理整个基地。“如果系统提示棚内温度高了,打开手机或电脑点几下,6亩地大的棚,几分钟就可以卷起所有薄膜和遮阳布来降温。”
“得益于信息化种植,2022年受春寒和高温天气影响,我们依然为周边乡镇稳定地提供了3万亩农田所需的秧苗,秋收时粮食亩均产量还提高了10%。”谭新龙笑着告诉记者。
谭新龙认为,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智能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今年,他的育秧工厂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至少满足4万亩农田的用秧需求。
除了北斗,5G、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在望城广袤的土地上创新运用起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的步伐越来越快。
一场春雨过后,记者走进“85后”新农人肖定一手打造的280亩无人农场。一眼望去,数台无人驾驶旋耕机正在田野里尽情“撒欢”。
从记事起,肖定就跟着父母兄弟种田,当时父亲包下了几百亩农田。农忙时,一家人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半夜才能回。“他们累了就睡在稻田里。可我是女孩子,最怕被蛇咬。我一直觉得父辈简直是用生命在种地。”肖定说,自己当时就下定决心,哪怕种田也要跟别人不一样。
2020年开始,肖定引进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并使用袁隆平院士团队选育的优良水稻品种,量身定制先进的无人驾驶农机装备,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程无人操作的机械化双季稻无人农场示范园。
“种地不要人,机器自己跑,指尖在屏幕上一点即可完成水稻的耕、种、管、收全流程。这种翻天覆地的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才是真正的农业变革!”肖定说。
站在新的起点上,望城展现出希望之城的新气象。望城区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全面建设产强、城美、民富、人和的现代化新望城”作为锚点,奏响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激昂乐章。(唐丽丽)